关注微信,随时在线咨询
18121917171
7月27日上午,来自山西、内蒙古、江苏、广东、重庆、贵州、云南、甘肃等地的18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启为期5天的专题调研活动。在河北高院,代表们视察调研了诉讼服务中心、法院文化展馆、信息管理中心、执行指挥中心,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沈亮关于今年以来人民法院工作情况的通报和河北高院院长黄明耀关于河北法院工作情况的汇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聂瑞平出席活动并致辞。沈亮代表最高法院和周强院长向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今年以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巩固工作成果;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沈亮表示,人民法院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势,始终把代表意见建议作为推动法院工作的强大动力,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下午,代表们来到正定县北贾村人民法庭调研并旁听庭审,参观华北法院旧址。据悉,代表们还将前往保定市、雄安新区和廊坊市,深入了解当地法院和人民法庭的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果您也遇到了法律难题,您可以咨询四川罡兴律师事务所,我们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为您答疑解惑。
发布时间:2021-07-28 16:16:08
7月25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在国家法官学院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周强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强基导向,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基层司法能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会议强调,加强人民法庭工作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是传承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彰显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对提升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能力水平,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部署,把加强人民法庭工作作为关键抓手,不断提高基层司法能力水平,服务乡村振兴、民族复兴,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会议指出,第四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以来,全国法院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法庭布局、完善保障措施、强化职能发挥,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服务发展取得新成效、服务群众展现新形象、促进治理取得新进展、改革效能得到新提升、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基础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司法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同时,也还存在能力水平不足、发展不平衡、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要高度重视,拿出硬招实招,切实加以解决。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庭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更加注重强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便于人民群众及时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原则,坚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以明晰功能定位、优化法庭布局、健全运行机制、强化支持保障、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基层司法能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历史机遇,与时俱进树立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理念,推动改革创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深刻把握人民法庭处于服务群众、解决纠纷第一线与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辩证统一关系,有效发挥桥梁、窗口作用,贯通化解矛盾纠纷、守护公平正义的各条“防线”,更好地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要不断优化人民法庭区域布局,积极回应多元化类型化司法需求,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新时代人民法庭专业化建设。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切实发挥新时代人民法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助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积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源头预防化解矛盾,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积极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全面推进人民法庭一站式建设,坚持和完善巡回审判制度,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不断实现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会议要求,要切实提升支持保障水平,夯实人民法庭发展基础。要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探索符合人民法庭工作特点的审判团队组建和运行模式。要加强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人民法庭工作条件。要加强人民法庭队伍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向基层延伸。要关心关爱基层一线干警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人民法庭干警,鼓励干警扎根基层、深耕基层、奉献基层,让人民法庭真正成为年轻干警的锻炼基地、骨干力量的培养平台、领导干部的成长摇篮。会议对下半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级法院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立场,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毫不放松抓好审判执行工作,扎实推进队伍教育整顿,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新的征程上展现人民法院的新担当新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贺荣主持下午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贺小荣主持上午会议并通报全国人民法庭工作情况。最高人民法院院领导李少平、姜伟、陶凯元、马世忠、刘海泉、杨临萍、沈亮、刘贵祥,各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部分高级法院院长在会上汇报人民法庭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各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如果您也遇到了法律难题,您可以咨询四川罡兴律师事务所,我们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为您答疑解惑。
发布时间:2021-07-27 15:23:33
10145,这是截至今年6月,全国法院实际运行的人民法庭数量。作为中国庞大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上万个人民法庭身处基层一线,承担着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2016年至2020年,全国人民法庭新收各类案件共计2040.8万件,审结2027.5万件,人民法庭不仅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优化区域布局、提升审判质效、积极服务大局、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措施……近年来,全国人民法庭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战略重心,坚持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深入推进司法改革,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夯实基建,科学布局将司法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人民法院一位女法官身背国徽、策马赶路办案的视频走红网络。“以徽为盾,以法为剑,公平正义必达!”这段视频也被网友们称为“共和国行走的正义”。“草原法庭”“马背法庭”“海上法庭”“田间法庭”……深入农村及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偏远地区开展巡回审判,方便群众就近参加诉讼,已经成为人民法庭审判工作的常态。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城市人民法庭同样面临着“便民”的考验:北京城市化率接近90%,有24个法庭位于城乡结合部,辖区超大型社区多,上班族因职住分离面临诉讼难问题。自2020年4月开始,北京法院在房山、通州、昌平、大兴四家法院相关人民法庭开展“夜间法庭”试点,有效便利了矛盾纠纷及时解决。截至目前,全国有乡村法庭6201个、城市法庭1234个、城乡结合法庭2710个。另外,不少地区建立了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点,全部乡村以及绝大部分城市地区基本实现人民法庭司法服务有效覆盖。人民法庭布局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和基础工程。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如何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本地特色、群众赞誉的新时代专业化人民法庭应运而生——四川法院设立道路交通、家事、互联网等专业化人民法庭84个。如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医疗纠纷法庭集约化解医患纠纷,邻水县人民法院川渝高竹新区人民法庭“一对一”服务园区企业等。福建法院结合福建区域特色、地域特点、城区特征,强化“一庭一品”“一庭一专”,推动14个法庭向道交、劳动、借贷、房地产等专业化转型,促进城区治理现代化,推动城市专业化法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吉林法院设立查干湖法庭、长白山法庭、丰满家事法庭等17个专业法庭,通过设立黑土地保护点,组成环保专业合议庭,搭建家事、道交纠纷化解平台等,提升专业服务保障水平,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发挥司法保障作用。河南省淅川县人民法院将位于南水北调渠首的九重人民法庭定位为生态保护特色法庭,服务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开封、信阳等驻军较多地市设立涉军维权专业法庭;信阳市打造茶乡法庭,为信阳茶产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等。近年来,人民法庭结合实际,顺应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城区法庭和城乡结合法庭开展专业化建设,已成为人民法庭工作的新亮点。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专业人民法庭840个,约占人民法庭总数的8.28%。仅仅用时8秒,20页的哈萨克语判决书就已经翻译完成。当事人连称:“法官‘加克斯’(很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人民法院永丰渠人民法庭,新研发的多语种智能翻译系统可实现庭审同声传译,让哈萨克语案件也能实现“云庭审”。为传统的“马背法庭”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这也是人民法庭不断改革探索、迭代升级的缩影之一。诉讼服务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获得感,也校验着人民法庭信息化水平的“含金量”。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法庭,AI法官助理“小智”,让全部审判事务性工作自动运行,大大减少了书记员等司法辅助人员的工作量。“不增编不建房,一根网线一块屏”,杭州法院在镇街、村居设立2884个“微法庭”,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辽宁法院通过“数智云庭”设立偏远农村诉讼服务窗口,既减轻了“庄户法官”的工作负荷,也便于当事人诉讼。近年来,全国法院城区法庭、城乡结合法庭基本实现科技审判法庭全配备,包括庭审录音录像、证据展示、语音识别、卷宗扫描等设备,能够实现网上调解、网上庭审、网上直播、电子卷宗随案生成、无纸化办公、电子签章、智能合议等功能。天津、内蒙古、上海、浙江、海南等地科技审判法庭配备率达到100%。信息化、智能化的探索正在引领人民法庭向着“数字正义”一路疾行。扎根群众,服务大局为推进社会高效能治理增添法治亮色基层稳,天下安。人民法庭制度起源于土地革命时期,组织体系覆盖整个基层社会,是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前沿。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闽宁镇的闽宁法庭,面向移民群众,扎根移民群众,服务移民群众,从最初的“一个人两间房”,发展成为“塞上枫桥人民法庭”,见证了闽宁村从昔日的“干沙滩”脱胎换骨变成了移民群众美好家园“金沙滩”的脱贫历程,也是人民法庭用法律保障脱贫攻坚,用法律护航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民法庭处理的基层矛盾纠纷类型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紧密相关。全国人民法庭立足审判职能作用,妥善处理大量征收征用、劳动争议、婚姻家庭、商铺租赁、民间借贷等矛盾纠纷,着力源头预防,注重非诉讼方式及时就地化解,服务大局成效显著。大量案件及时审结,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人民法庭工作,将顶层设计同基层创新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及时发现新情况,破解新难题。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人民法庭工作向注重诉前化解、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转变——2018至2020年,全国特邀调解组织入驻人民法庭数量分别为1.0、1.3、1.6万个,特邀调解员数量分别为2.3、3.0、4.1万人。特邀调解组织与特邀调解员队伍发展迅速,人民法庭多元解纷工作机制日渐成熟、参与社会治理作用日益凸显。山西、安徽、山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均出台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理、多元化解、乡村振兴等指导性文件。2020年6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花乡法庭辖区内的新发地批发市场突发疫情。面对突发危机,花乡法庭及时协调乡党委、市场管理方、市场调委会,及时预判涉新发地疫情纠纷,及时提供法律指导,力促新发地批发市场平稳复市。“网格吹哨、法官报到”。吉林法院全面推行“法官进网格”工作机制,以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为单元,按照“一员多格”配置,全面对接辖区基层网格,延伸人民法庭服务触角,推进“无讼村屯、无讼社区”建设,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安徽法院完善矛盾争议联调机制,成立“法庭+派出所+司法所+N”联调中心,构建“法庭+社区村委会、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的多元解纷模式,创设“作退一步想”“六尺巷”调解工作法、设立“乡贤工作室”“和谐茶室”“老娘舅”调解委员会等,以徽风皖韵传统文化促进法理情融合,调解成功率达80%以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法院汤山人民法庭创立“法润乡风”品牌,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展示馆,运用“无讼”乡土文化加强纠纷多元化解,促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陕西省咸阳市人民法院推行“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机制,部分人民法庭引入老支书、老教师、老干警驻庭开展调解工作,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山东法院积极推进“无讼村庄”创建,推动“万人诉讼率”考核到乡镇、村居,推广“乡贤理事”“热心大妈”调解品牌,打造假日法庭、车载法庭、田间法庭,推广“妇女主任微信群”“法庭进千企”等做法,把基层矛盾预防化解在村居院落、田间地头。……“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紧扣基层社区治理需求,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人民法庭积极参与和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筑牢法治根基,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光彩。坚守初心,筑牢信仰全面加强人民法庭队伍建设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全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是人民法院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长期以来,植根基层、面向乡村的人民法庭作为解纷“桥头堡”,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近年来,全国人民法庭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相结合,坚持“支部建在庭上”“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以党建带队建,大力建设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民法庭干警队伍。广东法院坚持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推动人才培养,采取轮岗交流等制度,新增员额80%用于基层,全省共设立35个专业人民法庭,建立756个新型专业化审判团队,24名审判业务专家以及237名博士、硕士法官在基层法庭工作,形成了审判人才在基层成长的新气象。湖南法院实行“五个优先”人员激励机制,实现优先给法庭分配员额、优先为法庭调整补员、优先为法庭配备辅助人员、优先培养使用法庭干警、优先晋升法庭干警等级,人民法庭已成为法院人才培养的“摇篮”。四川法院在人员配置上重心下移,确保每个法庭至少有1名员额法官,鼓励年轻干警到人民法庭锻炼,杜绝法庭“空心化”。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干警占比大幅提升,法庭成为审判人才的成长地、“练兵场”。人民法庭职能丰富,既要执法办案,又要服务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如何调动干警工作积极性,持续释放改革效能?江西法院对人民法庭建立定期复评和抽查、暗访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对于工作标准下降的“双达标”法庭,实行通报、整改和摘牌等相配套、相结合、相促进的“扬弃”机制。目前全省已建成293个“双达标”人民法庭,占实际运行人民法庭的90%。黑龙江法院将人民法庭的党建、考勤、绩效、队建等工作纳入三级法院“一体化”管理,加大对人民法庭工作的督促指导力度,大力开展“星级”法庭和特色品牌法庭创建等工作,整体提升人民法庭司法水平。扎根基层一线,坚守为民初心。近年来,人民法庭队伍中涌现出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刘春荣、周淑琴、钱继红法官,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吕仙华、亓民川、赵立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引领着人民法庭干警奋勇前行。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法庭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是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生动实践。风雨兼程,扬帆起航。人民法庭必将坚持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便于人民群众及时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原则,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在新时代奋力书写法治中国建设的全新答卷。如果您也遇到了法律难题,您可以咨询四川罡兴律师事务所,我们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为您答疑解惑。
发布时间:2021-07-26 14:52:03
7月22日,“中国法庭”全媒体直播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共同策划开展。首站活动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封面新闻承办。上午10时,在四川省天府中央法务区成都互联网法庭内,直播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对两起案件进行直播,分别是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法官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共同针对一起环境污染案件进行协调,以及成都互联网法庭开庭对受理的首起案件——小米诉网络大V名誉侵权案公开宣判。50余家媒体、平台参与直播,播放量达1950余万。此次直播活动聚焦开庭、普法、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关注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成都互联网法庭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工作,展示专业法庭风貌。据介绍,“中国法庭”系列全媒体直播是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打造的第四个直播品牌。该系列全媒体直播活动,将通过展现基层法庭庭审、执行、调解、普法等日常工作常态,着力宣传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成效,宣传人民法庭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参与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宣传扎根基层、坚守法庭、服务群众的好法官好故事。如果您也遇到了法律难题,您可以咨询四川罡兴律师事务所,我们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为您答疑解惑。
发布时间:2021-07-23 10:35:28
审判监督程序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司法实践中,对于人民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的案件可以加重被告人刑罚没有争议。但对于被告人上诉、第二审维持后,由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启动再审的案件,是否可以加重被告人刑罚认识不一。确有厘清必要。笔者认为由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的案件包括经过了上诉审的案件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限制,可以加重被告人刑罚。主要理由有三点:1、两种程序的法律依据不同。被告人上诉案件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三编第三章“第二审程序”,执行“上诉不加刑”原则:“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而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的案件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三编第五章“审判监督程序”,执行“有错必纠”原则:“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务必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没有规定“上诉不加刑”原则沿用至该程序。虽然新刑诉法解释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除人民检察院抗诉的以外,再审一般不得加重原审被告人的刑罚”,但“一般”并不等于“一律”,对于人民法院启动再审是根据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而进行、有关方面高度关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依法改判并加重被告人刑罚,符合法律精神。新刑诉法解释第四百零一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原判判处的刑罚畸轻,要依法改判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将审判监督程序理解为只有人民检察院抗诉再审可以加重被告人刑罚,而人民法院启动再审不能加重被告人刑罚,没有法律依据,也不符合法律解释的逻辑。2、两种程序的功能定位不同。第二审程序的功能侧重于救济,“上诉不加刑”是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一项特殊原则,目的在于切实保障被告人一方的上诉权。这一原则主要考虑到被告人一方上诉是为了申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请求二审法院改变一审法院的判决,予以减轻、从轻处罚,或者宣告无罪。如果被告人一方上诉后,二审法院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则违背了被告人一方上诉的初衷,使被告人一方因为担心加刑而放弃这一诉讼权利,因此,在二审程序中坚持“上诉不加刑”原则给予被告人以救济很有必要。而审判监督程序的功能侧重于纠错,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的着眼点在于对裁判中的错误进行事后补救,只要生效裁判确有错误,就应当随时发现,随时纠正。无论是依法减轻、免除还是加重被告人刑罚都是履行纠错职能,不能单独将加重被告人刑罚排除在纠错范围之外。对此,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刑诉法释解与适用关于“大限度地纠正确有错误的已生效判决、裁定,保证有罪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法律追究……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的解读可以说是权威而清晰的。3、两种程序的价值取向不同。第二审程序中确立“上诉不加刑”原则的价值取向是消除被告人上诉的顾虑,保障被告人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而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的价值取向是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实现公平正义。因此,上诉审“不得对被告人的刑罚作出实质不利的改判”,而再审既可以作出对被告人有利的判决,也可以作出对被告人不利的判决。将“上诉不加刑”原则沿用至审判监督程序,是对法律的误读,与审判监督程序的价值取向相冲突,可能导致刑事诉讼法总则关于“准确、及时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以及刑法总则关于“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的规定被架空。如果人民法院通过再审确认生效裁判错误,却不能依法改判,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就不能完全实现审判监督程序的目的,既不利于发挥法律的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也不利于抚慰受害人的情感,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如果您也遇到了法律难题,您可以咨询四川罡兴律师事务所,我们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为您答疑解惑。
发布时间:2021-07-22 11:20:39
consultation